3月5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公布最新一期深圳“应急先锋”——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法规和宣传处(审批综合处)工作人员、公职律师杨华兴。日常工作中,杨华兴主要负责法规文件起草、法治政府建设、规范性文件审查、学法普法、“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安全教育基地和安全宣教科普空间建设等工作。2022年9月,杨华兴因法治工作表现突出,被中共广东省委评为依法治省工作先进个人。
2019年,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提出“1+4”应急管理地方立法框架思路,杨华兴深度参与研究起草《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对国家现行的“单灾种”立法模式进行突破,构建全链条、多灾种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该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为深圳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据介绍,杨华兴积极参与学法普法工作,组织开展多场法治专题讲座和普法宣传。2022年9月1日,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杨华兴组织发动全市各区各部门以及市民群众积极参加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取得良好成效,其个人连续三年获得省、市通报表扬。
2022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将“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纳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杨华兴深度参与制定《深圳市“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考核工作方案》《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考核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教材,涵盖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应急避难与现场疏散、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与上报、事故基础知识及应对、消防安全与火灾应对、灾后初期搜索与营救、应急救护等7大板块内容,注重提高学员的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另外,杨华兴还统筹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基地星级评定活动。目前,全市已建立51家安全教育星级基地,覆盖教育、卫生、消防、交通、住建、燃气、海域等重点行业领域,初步形成涵盖全生命周期安全应急知识体系的安全教育基地群。杨华兴参与研究起草《深圳市安全应急知识宣教科普空间建设工作方案》及建设指引,开创安全应急知识宣教科普新模式。按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全市将建设不少于5000个安全宣教科普空间,实现各街道、社区全覆盖,致力于打造“5分钟应急科普圈”。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杨华兴表示,作为一名应急人,他将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次挑战,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